源自《河南日報》:http://newpaper.dahe.cn/hnrb/html/2021-06/14/content_499271.htm
6月13日,細雨蒙蒙的午后,從鄭州出發(fā),記者來到北京東城區(qū)內(nèi)務(wù)部街。
說是街,其實是條胡同。斜斜窄窄的巷子里,市井之聲不絕于耳,往來路人錯肩而行。
走過梁實秋故居、六公主府邸,一排矮柵欄后的磚墻上,掛著頭戴金冠的紅色獅子國徽。此行目的地,盧森堡駐華大使官邸到了。
俞博生大使就站在門口,笑容可掬,撐傘相候:“歡迎到‘盧森堡’做客!”
他的漢語略顯生澀,寒暄一番方知,這座1937年建成的四合院,從上世紀70年代中盧建交開始,便是歷任盧森堡駐華大使官邸,也是現(xiàn)今唯一還在胡同里的外國使節(jié)駐所。
走進主樓會客廳,一個1米多高的深紅色中藥柜惹人注目。一格格抽屜上,毛筆書寫的“茯苓”“灸草”“連翹”等藥材標簽,與墻上的簡筆畫相映成趣。畫里描繪的正是內(nèi)務(wù)部街胡同的日常生活場景。
“每次聽到老朋友帶來關(guān)于‘空中絲綢之路’的好消息,我都非常興奮!”俞博生從盧森堡貨航鄭州航線貨運量同比增長創(chuàng)歷史新高的數(shù)據(jù)中,再次肯定了豫盧合作的必要性和正確性。
他口中所說的這條“空中絲綢之路”,起源于2014年河南航投和盧森堡貨航的合作。時近七載,這條“路”越“飛”越寬,將一個內(nèi)陸省份的經(jīng)濟觸角伸向全球,進而成為國際間經(jīng)貿(mào)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開放之路。
“我來中國4年,去過河南6次,在那里,既有中華文明的悠久燦爛,又有今天中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勃勃生機。”俞博生說。
客廳茶幾上放著一個醒目的紅色駱駝工藝品,看見記者一直在打量,俞博生笑了:“這只鈞瓷做的駱駝,就是河南朋友送給我的。而貝泰爾首相的辦公桌上,擺的是一架盧貨航飛機模型,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?昔日響徹古絲綢之路的駝鈴,如今變成了飛機引擎的轟鳴?!?
一句“河南朋友”,將雙方的商業(yè)合作關(guān)系轉(zhuǎn)化為友誼。而這樣的情誼,在患難之際的相互支持中,得到了印證與升華。
2020年至今,為支援全球抗疫,鄭州—盧森堡“空中絲綢之路”從未停飛。在俞博生看來,這條國際貨運航線保持重要物資的流通,在中歐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?!叭ツ?月,幾萬只口罩和防護服從河南送到盧森堡時的場景讓我至今難忘?!?
也就在那天,他教會了6歲女兒一句唐詩: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
原定30分鐘的會面,談笑風(fēng)生間持續(xù)了1個小時。天色漸暗,記者辭行。俞博生意猶未盡,送出門來,繼續(xù)帶著記者參觀起院子里的中式游廊。紅色雕花八角宮燈映照下,掛在墻上的一幅幅盧森堡風(fēng)光照片,是他的“鄉(xiāng)愁”。
“在我的家鄉(xiāng)有一句諺語:晴天一起散步的朋友多,下雨送傘的卻很少。”他為記者撐起傘送行:“我也愿意為河南的朋友做這樣的事情?!?
夏雨伴風(fēng),拂面溫?zé)?,心也暖暖的?
鄭州到盧森堡,距離有多遠?也許是一條8249公里的航線,也許是一段685公里的高鐵。當(dāng)然,也許緊貼著,那是“相知無遠近,萬里尚為鄰”的民心的距離。
一座藏在胡同里的駐華大使官邸,給了我們這個最親切的答案。